江门:文明欢歌奏响侨乡新曲
一城山水满城春。黎剑斌摄
江门潮莲镇万名义工献爱心活动,义工为市民义务维修。
2011年12月20日,这是一个注定会载入江门发展史册的日子。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江门市委书记刘海接过“全国文明城市”牌匾,标志着江门正式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十六载矢志不渝创文努力,终于换来了今天的喜悦和骄傲。
处于珠江西岸、南海之滨的江门,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凭借数百万华侨漂洋过海、艰苦创业、心怀桑梓的历史而名闻天下;而今天,秉承东西方文化汇聚与文明传承的江门走上文明城市创新发展的道路,正如刘海书记所说,江门市成为全国文明城市不在于荣誉和称号,而在于通过创文提高了江门整体城市形象和市民素质,在于江门在科学发展道路上的崭新跨越。
城市巨变见证卓越创建
“如果让我为江门创文打分,打不了100分,也能打99分。”江门市桥南社区义工胡瑞有这样说。穿过社区整洁明亮的农贸市场,走过楼宇间平整的水泥路,她还不时地和文化广场上的老人和孩子打招呼。她向记者介绍,过去这里可不是这样,路坑坑洼洼,市场乱糟糟,而在创文过程中,先是重修了文华广场,再添了许多免费的体育设施,社区彻底整治一新;同时社区还招募了一批社工,照顾社区里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社区老人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获得了居家养老的无偿服务。
十多年前,江门城市违章搭建现象严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等使得群众意见纷纷。针对群众的这些“不满意”,江门市一件件地抓,如今,昔日的“风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市容市貌整洁、市政设施完好、交通秩序畅通、内街内巷整治改造……
江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悦胜说,在城市巨变过程中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创文的实效,分享到创文的成果,这就是江门创文的立足点。
1995年,江门开始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并于2005年荣获“广东省文明城市”称号;2006年,江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写入党代会报告中;2007年,江门市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并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六大标准”建立了《江门市文明委工作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2008年2月,江门市隆重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提出人民满意是最高标准;2009年1月20日,江门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江门也向全市人民发出创文动员令,江门真正进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阶段。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江门市以“建设市民满意的城市”为工作目标,坚持“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理念,将创建工作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市民素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幸福江门”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提升市民幸福度,激发市民幸福感”的创建之路。
民生为重创建为民
临近春节,在政府提供的44平方米廉租房内,廖志强一家感到无比的温暖。廖志强原本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但在一次意外车祸中,他的左膝盖附近粉碎性骨折,从此无法正常劳动,家境陷入极端贫困的境地,一家人长期租住在20平方米的狭小出租屋内,而且每月为租金犯愁。2010年7月,江门市相关部门针对他的情况,为他分配了廉租房,“多亏了政府我们才有房子住,这是我的心里话。”
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江门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真正的创建为民?什么样的项目才是真正的民生项目?对此江门通过网络论坛、来信、手机短信、微博、QQ群等各种途径,广泛征求民意,来确定究竟要为群众办什么样的实事。以此为基础,江门确定了涉及促进就业、公共教育、公共交通、住房保障、医疗保障、“三农”等10大类33项民生工作。2011年,全市各级财政民生投入达71.68亿元,比增25.10%。
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江门始终贯彻利民、惠民宗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抓好、抓实,提升幸福感。2008年以来,江门各级财政民生支出年均增长24.33%。2009年—2010年,江门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投入66.2亿元,人均支出增长22.33%。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住房、医疗、就业保障体系。
社区是城市的缩影,一个社区的面貌可以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现在的社区,也不再是过去的“老大妈居委会”,在创建文明城市中,江门的社区逐步演变为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新型服务窗口。居住环境变美了,文体广场功能更多了,阅览室、绿色网吧等各项居民休闲场所在城市的各个社区争相出现,越来越多的便民服务让居民感到实惠和方便。在文明社区建设方面,迄今共建成星光老年之家183个,残疾人康复站184个,以及大量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有效地促进了社区服务范围的扩大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江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社区开展以居家养老服务和求助铃(平安钟)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养老服务,并积极拓展居家养老服务,目前,江门市区建成并投入服务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点达到11个,为解决55万老人社区养老问题做出了重要尝试,另外还在社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着力提高社区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深入开展。
以民为本创新管理
“这里是市政服务热线12345,有什么能帮到您的吗?”走进江门“12345”专线中心,接线员热情地问着,右手刷刷地记录对方的愿望和要求。接线员告诉记者,接到市民反映的问题后他们将立刻通过网络发送至相关部门,视不同情况,市民最多5个工作日就会收到初步答复。如果对初步答复不满意,将会被再次反馈到相关部门,直至问题解决。
这就是江门家喻户晓的12345政府服务热线,“12345,有事找政府。”这已经成为市民的口头禅。据统计,自开通到去年10月,12345热线共接入市民来电3853000个,日均1000多个,办结率99%,市民满意率99%。而全市信访总量则由2004年的11745宗,下降到去年的3956宗。通过这一“零距离”绿色通道,江门较好地做到了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不稳定因素,各种矛盾化解到了基层。
创建“文明城市”要围绕如何让人更加舒适地生活来展开,让市民成为城市的真正主人。而这当中,建立一个为民、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是江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
本文来自湖州ISO9000认证 做认证,建体系就找:http://www.yinghuayuan.cn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yinghuayuan.cn/isotixi/jm_wmhgzxqxxq_6200.html
本页关键词:江门:文明欢歌奏响侨乡新曲
或许你会感兴趣的文章
- 2013-01-161海航货运以优异后果获ISO9001体系认证证书 民航新闻 民航资源网
- 2013-01-141滨海新区泰达图书馆通过ISO9000认证
- 2013-01-101山推楚天公司通过中质协ISO9001认证审核
- 2013-01-101青岛市委组织部视频集会系统设备采购招标通告
- 2013-01-081ISO 9000系列尺度及软件质量认证
- 2013-01-041家具五金ISO9000质量打点体系认证咨询
- 2013-01-031平安、大通两个县级计生处事站通过ISO9001认证
- 2012-12-291长沙高新区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